近一段时间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我国京津冀、黑龙江等地遭遇历史罕见汛情,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会商研判,做好监测预警,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为此,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应急处突能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
【资料图】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国情。同时,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生多发,影响公共安全因素日益增多。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提出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思想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提高防范灾害风险能力,关键在统筹。我们国家每年都会遇到自然灾害,在防灾减灾前进道路上,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预测的突发情况。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奉献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用好统筹方法、提升统筹能力、发挥统筹优势,做到主动统筹、积极统筹、靠前统筹。
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公共意识。要坚持底线思维,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在山雨欲来前未雨绸缪,在风起青萍之末时见微知著,切实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落实提前避让、主动避让、预防避让的刚性要求,临灾转移做到应转全转、应转真转、应转早转,基层要少一些安全口号,多一些安全提示,力争实现自然灾害“不死人,少损失”。
我们要扎实推进“一线三排”,始终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推动地区、企业主要负责人到一线排查、排序、排除隐患,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不断完善“一体三预”,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在指挥部体系下横向联动、纵向调动,做到指挥有力、动员有序、落实有效。要持续优化“一网统管”,始终坚持“需求引领、研用一体、开门创新”,做大前端态势感知,做强后端趋势预测,为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转型提供科技支撑。要用好用活“一盘棋”,始终坚持把隐患当事故、把小事故当大事故、把别人的事故当自己的事故,不坐等批示、不置身事外,打好防灾减灾主动仗。
走好智慧应急管理之路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而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所谓“智慧应急”,就是顺应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在技术上全面应用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充分发挥人的集体智慧和技术的信息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敏捷应急、科学应急、精准应急、动态应急,实现从认识上、结构上和效能上推动应急管理方式全面重塑。这也是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
智慧应急有助于破解当前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三大痛点。一是改变基层应急管理“弱”的现状:在很多地区,应急管理的财力、能力、精力、社会基础都较为薄弱。二是提升“防”的能力:相较于“备”与“救”,目前防范重大风险的监控手段相对单一,难以实现有效监管。三是打通“隔”的障碍:目前基于突发事件信息联通的协同应对机制还不够完善。
智慧应急助力打通基层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当前基层治理与应急管理的融合程度不足,基层应急数字化治理程度较低。未来,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将成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智慧应急解决方案将通过搭建智能化的基层应急管理平台,实现高效精准的基层风险点监测预警、应急决策和应急资源协调及响应处置,打通应急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智慧应急能够有效推进“四个化”。一是产品化,融合运用多感合一、边缘协同、网络传输、智能算法、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实现城市数字神经元体系的全域感知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化;二是场景化,围绕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小切口、大场景”中寻求破题思路,找准一系列最小单元、最低层级、最具价值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切口,把场景做得更“大”;三是体系化,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到运营维护,将规范化、全周期理念贯穿始终,解决碎片化、重复性建设问题,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实现感知体系的“一数多源、一源多用”;四是产业化,服务于城市数字化转型和物联网产业发展,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创新链、协同链、产业链”三链合一。
智慧应急推动社会共建共享应急网络。实践证明,通过智慧应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推动企业、媒体、社会组织、公众共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突发事件社会治理共同体,成为提升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一环。当前已经涌现出多人协作在线文档助力精准救灾、搭建社会化急救开放平台等创新案例。未来,前沿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智慧应急场域中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等多元主体间实现更深度链接,以科技“硬实力”与公众智慧融合助推安全生活。借助ai、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社会力量可以更好地整合到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指挥决策、救援实战和社会动员中。同时,通过智能化的互联网手段开展全民智慧安全科普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能够更好地助力培育安全韧性文化,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专家组组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周丹旎
本文作者:柴俊勇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
关键词:
品牌